《愛蘇州文明倡議十條》(征求意見稿)的發布,引發全民熱議——
在廣泛討論中給“愛蘇州”一個理由
3月13日起,《愛蘇州文明倡議十條》(征求意見稿)的發布,如同一場帶著溫度的春雨,浸潤蘇州大街小巷,直達人們心間引發共鳴。從演出比賽、旅游出行到垃圾分類等,無論是小朋友還是大朋友,“老蘇州”還是“新蘇州”,關于文明,有太多的話可以說,有太多的空間可以想象。而無論說什么,想什么,歸根到底,是身在蘇州的每一人,要給“愛蘇州”找一個屬于自己的理由。
“蘇式文明”是一種文化體現
什么是“蘇式文明”?怎么踐行好“蘇式文明”?《愛蘇州文明倡議十條》(征求意見稿)發布以來,“蘇式文明”成為市民熱議的話題。
顧奕琛,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二年級學生,平時有讀書看報的愛好。前兩天,她在《姑蘇晚報》上看到《愛蘇州文明倡議十條》(征求意見稿)后,忍不住對“十條”的內容一讀再讀?!昂驮姼枰粯永世噬峡冢覂热莺苋?,涉及了方方面面?!币姟笆畻l”正在征求意見,顧奕琛思索再三,結合自己的經歷,初擬了一段文字,請媽媽把關后,再反饋給《姑蘇晚報》。
“讀了‘十條’,讓我這個‘小蘇州’特別有感觸,記得有一次去景區玩,看到墻上被人刻了字,不僅心疼,還感到別扭,就像自己心愛的玩具被人弄壞了一樣。”因而看到“十條”有關于愛護文物古跡的內容,顧奕琛要舉雙手贊成。如今出游,她在心里將自己當成“文明旅游小衛士”,見到不文明行為,愿意主動上前提醒。
對“十條”,她還建議,是否可以考慮將倡議當成小朋友的“秘密任務”,鼓勵小朋友們以身作則,比如注意不亂扔零食袋等垃圾,直到找到垃圾桶,同時學好蘇州話,見到外來游客主動說一聲“倷好”,既表達了善意,又傳遞了“蘇式文明”,讓蘇州的文明城市形象在點點滴滴中傳播得更遠。
正如顧奕琛小朋友所言,同樣還有很多網友提出賦予“蘇式文明”更多文化內涵。比如網友“凈化版錢振宇”在留言中提出,“蘇式文明”還應更好保護蘇州話,建議地鐵到站播報中能增加蘇州話播報。
“蘇式文明”是一種行動自覺
在蘇州做導游14年來,傳遞“蘇式文明”,已是賈潔的日常。如今她不僅線下介紹蘇州,還將更多的精力轉移到了線上,通過線上直播,介紹蘇州的旅游景點和歷史文化。
這次看到《愛蘇州文明倡議十條》,賈潔有感而發。她說,在蘇州當導游時間長了,深感蘇州的精神文明,如同水巷石橋一般,既有傳統肌理,又有現代承重。在她看來,蘇州每一名市民,就如同這水巷和石橋,都是“蘇式文明”的流動地標。比如,前不久,她見本土餐館廚師在介紹松鼠鱖魚時,引用了蘇幫菜的生動典故,而這種對本土文化的自豪和行動的自覺,或許就是這次“十條”所倡議的內涵。
不過在古城待久了,賈潔注意到,游客來自四面八方,不可避免仍存在一些不文明的小舉動,因而她有個設想——建議街道、社區建立“古城守護者”積分機制,引導和發動廣大市民參與到古城保護中來,獲得相應積分后,可將園林年卡等作為獎勵,讓文明共建共享有溫度又有回饋。
關于踐行“蘇式文明”的自覺,還有更多網友提出看法。網友“李萍Cindy”提出,對蘇州山上生活垃圾多的問題,應多倡導加強管理和自覺守護。對公共場所吸煙等不文明行為,網友“宋哈哈”和“無奈的兔兔”提了建議,希望增設醒目標志等。網友“CLACE任”則對文明養寵提出想法,希望出臺更有效的管理辦法,督促“鏟屎官”更自覺踐行文明養寵理念。
“蘇式文明”是一種文明合力
對“十條”提到共建共享,李敬增深有感觸。他是蘇州市公交集團姑蘇公交9006路駕駛員,身為文明駕駛多年獲贊無數的公交車司機,他前不久獲評“蘇州市勞動模范”。
“看到《愛蘇州文明倡議十條》,我覺得很好,第一時間轉發到了微信朋友圈?!睂Α笆畻l”的內容,李敬增結合自己的工作,最想談一談的是“公共場所內,有序勿喧嘩”“旅游出行時,大家多禮讓”“垃圾不亂扔,行駕遵交規”等。他說,公交車就是個公共場所,如今大多數乘客都能自覺遵守和執行約定俗成的準則,但不排除仍有個別乘客會出現一些不文明行為,比如垃圾隨手丟、吃味道較重的食品、大聲聊天等。對此,他希望加大宣傳、引導和倡議。
此外,李敬增特別想說的是文明出行。“說實在的,由于宣傳力度的不斷加大,無論是機動車、非機動車以及行人,對遵守交規的意識在不斷增強,給我們的行車環境帶來了很大改善,但作為一名公交司機,工作崗位就是駕駛車輛不斷地穿梭于大街小巷,特別是在路口,最怕遇到抱著僥幸心理突然闖紅燈的行人或非機動車。”而一旦遇到這類“突發情況”,李敬增等公交車司機往往需要緊急剎車,容易給車內乘客帶來風險,以及引發追尾等交通事故。從這個小問題,李敬增深深感覺到,“蘇式文明”離不開每個人,需要共建共享。
“我非常喜歡并一直踐行的一句話是:你的言談舉止都代表蘇州形象。”李敬增相信,隨著“十條”的廣而告之,能讓更多人對“蘇式文明”有更具體的認知和體會,對愛蘇州也會各有各的理由和行動。(記者 葉永春)